开云足球靠谱吗 散料物流核心装备制造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门式桥式起重机制造A级资质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全国咨询热线:400-106-1109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三十而立正风华 奋楫扬帆再出发——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年 实现从小渔村到滨海新城的华丽蝶变

时间: 2024-08-17 10:23:07 作者: 新闻中心

  首页政务公开机构职能机关处室开发区管理处专题信息

  核心提示:春风化雨润万物,荒滩野岭起宏图。30年前,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醒了厦门湾南岸这片沉寂千年的土地。随着第一声“开山炮”的响起,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漳州开发区)应运而生,开启了艰苦创业、开发建设的序幕。30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招商局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漳州开发区秉承招商局“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使命担当,以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以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拓荒精神,在荒滩野岭之上移山填海、修路建港、招引产业、打造新城,推进“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逐步将昔日偏远荒芜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沧桑巨变。

  携30年之积淀,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漳州开发区再出发,奋楫拍浪,步履铿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九二共识”回响海峡两岸,历史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战略机遇:打破尘封已久的坚冰,为近在咫尺的海峡两岸开辟一片交流交往的新天地。彼时,福建东南沿海一个叫做打石坑的地方,在漳州市的版图上未曾标识,尽管依山靠海,却是一片荒蛮之地,静悄悄地依偎在厦门湾南岸。居住在此的群众以出海捕鱼、上山打石为生,人均年收入仅数百元。

  1991年,“改革先锋”、蛇口工业区的开创者袁庚,肩负着开拓促进对台“三通”口岸的使命,从宁波沿着千里海岸线一路南行。是年,他坐着小渔船,踏上了漳州龙海港尾屿仔尾的土地。沿着小渔村呈带状形的港湾行走,面对着厦门湾北岸厦门特区的高楼大厦林立,而南岸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乱石浅滩,不禁让他联想到了十多年前站在深圳南头半岛遥望香港的情景。这位饱经风霜、务实精干的老人,站在南炮台上看着这块内敛却掩不住光芒的璞玉,感慨万千:“漳州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同处一个厦门湾,同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厦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南岸却荒凉沉寂,沉睡千年。其实,这是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

  厦门湾南岸的这块荒凉沉寂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北与厦门一水之隔,位居上海、高雄、香港三大港口之间,有条件发展成国际货物中转港;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具备了建设对台“三通”口岸的人文和地理优势;西、南两面背靠的广袤腹地,与28公里岸线日,距离考察后不到一年时间,招商局等五家股东单位在漳州宾馆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发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协议书》。1992年12月28日,在国家交通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一同推动下、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招商局集团联合多家股东拉开建设“第二蛇口”的序幕,古老的土地注入了青春的因子,漳州开发区由此应运而生。

  30年前,厦门湾南岸这片宁静的土地群山屹立、荒滩遍地,水电不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原始地貌中除了7%的坡地梯田,其余均为丘陵山地与浅海滩涂,没有现成建设用地,更遑论城市规划、产业布局。

  在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建设者,在远离家乡、远离城市的偏僻渔村,开启了充满理想与憧憬的创业历程。他们安营扎寨于历经百年沧桑的南炮台,克服缺水少电、无办公房等种种困难,喝着苦涩的古井水,开始了“白天闻炮声、夜点小煤灯”的生活。他们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精神,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作风,开始了福建史上规模最大的成片综合开发项目。

  面对着规划蓝图,立足于白手起家,漳州开发区以1.5亿元启动资金开始了移山填海、修路建港。1993年,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漳州开发区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序幕拉开:龙海浮宫至打石坑的疏港公路开始征地拆迁,疏港工人冒着料峭春寒挖泥疏道;3.5万吨泊位码头动工兴建,准备第二年投入营运;启动首期4.17平方公里造地,一月份已完成土方量10万立方米……经过努力,漳州开发区很快实现了“五通一平”,建成了首个3.5万吨码头及水、电、路配套建设,初步改变了原先水、电、路不通的落后面貌。具备招商引资基础条件的漳州开发区踌躇满志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等诸多严峻考验席卷而来,刚刚蹒跚起步的漳州开发区面临困境。1999年8月13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率调研组抵达漳州开发区,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说道:“随着厦门、海沧、漳州的发展,开发区的战略位置更显得重要。开发区以港口带动发展,搞好了,对解决跨世纪发展问题是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件事。”“要理顺管理体制,一切为了招商、发展,在行政上、隶属上理顺,怎么有利怎么搞,减少摩擦系数,增强统筹协调能力。”

  2000年1月28日,习签发批文,同意将漳州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得到政策助力的漳州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2001年2月27日,漳州港招银港区矿建码头等一批项目奠基开工;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动工;5月22日,厦漳跨海大桥专家组通过大桥建设预可论证;12月13日,漳州港扩大开放国家验收组通过招银、后石两港区正式对外开放的国家级验收,招银港区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口岸;2002年1月1日,招银港区口岸获批对外国籍船舶开放;11月23日,漳州港-金门货运首航启程;201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0年来,漳州开发区从只有一条10千伏配电线千伏配电网延伸覆盖全区;从36公里外引来九龙江水,建成市政供水管网159公里、市政污水管网89公里,后又建成投用生产能力10万吨/日净水厂及5座加压泵站、解决能力1.4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及6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约86公里的市政道路,形成“四横三纵”区内交通路网;对外开通漳厦车客轮渡、“海上巴士”,牵头建成厦漳跨海大桥,热情参加招银疏港高速、沿海大通道建设,形成 “南联北拓”的对外交通格局……时光流转,昔日偏僻的小渔村已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港城,在厦门湾南岸崛起。

  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关键。如果把漳州开发区比作一辆奔驰向前的列车,那么抓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主引擎。漳州开发区拥有自然岸线米以下深水岸线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凭借着优越的区位和港口条件,30年来,漳州开发区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全力推动港产联动、产城融合,已成为漳州市港口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依海兴港,30年来,漳州开发区累计完成港口投资约44.5亿元,建成17个码头泊位,开通至美国、日本等国和台湾等地的货运航线万吨以上。招银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首批对台直航口岸,是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全国十大木材进口港口、东南沿海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福建省最大的散杂货公共码头,被列为“福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福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后石港区3号泊位是厦门湾最大的散杂货泊位。自2001年口岸开放以来,累计货物吞吐量3.5亿吨,上缴海关税收220.5亿元。招银港区、后石港区被列为福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发展重点港区,经济外向度持续扩大。

  以港兴业,依托港口带动,漳州开发区全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豪氏威马海工装备、中信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威驰腾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集集装箱、首钢凯西钢铁等为代表的金属制作的产品加工业,以中纺粮油、中粮糖业、白玉兰精炼糖等为代表的粮油食品加工业等三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具备年400亿元产能,在沿海岸线崛起了临港产业聚集带。

  漳州开发区辖区面积仅有56.17平方公里,且近一半土地是未经开发的山地丘陵,利用主要靠移山填海形成且十分宝贵稀缺的土地资源来发展工业更需“精打细算”。如何破解土地空间受限的瓶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

  近年来,漳州开发区充分的发挥临港优势,以创新提能做强存量,以招商引资做大增量,以产业转型激活变量,积极化解工业用地不足、发展空间局促的难题,全力推动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一直是漳州开发区稳就业、稳税收、稳民生的基本盘和“压舱石”。近年来,漳州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强化技术赋能和低碳引领,引导区内“老牌”企业加大在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传统工业再次释放“存量优势”。如今,区内企业首钢凯西持续改造酸洗、连轧、镀锌生产线,提升产品竞争力;福钢科技投资1.75亿元用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厂房的全面升级,产品畅销欧美发达国家;中纺粮油扩建包装油生产线项目,新的生产线为公司能够带来更多新的机遇;漳州中集推出“特种箱”“定制箱”,产值实现逆势上扬……一批批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加快了漳州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着眼于引导传统企业转型重塑竞争优势的同时,漳州开发区还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现代物流业、文旅健康产业和数字化产业“3+2”产业体系,重点聚焦海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举办招商推介会,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仅2022年,便有中科云杉智能汽车毫米波雷达制造项目、氢蓝时代(福建)厦门湾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中南高科芯智谷项目、招商车研(福建)汽车检验测试的项目、中集集装箱板块新型储能装备集成等十余个优质项目合作签约。

  此外,漳州开发区坚持集约高效原则,通过盘活更新低效土地、厂房资源,实施“腾笼换鸟”,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集聚,释放发展活力。一方面,积极腾拓发展新空间,引进海峡两岸影视制作(漳州)基地、威驰腾新能源汽车、闽京蒲产业园等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速迭代,实现“腾笼换鸟”。另一方面,全面摸排低效厂房用地,高位嫁接盘活企业闲置资源,引进众焰管业、龙麒船业等一批产业和项目,让漳州开发区产业筋骨更强壮、结构更优化、优势更突显。

  漳州开发区还坚定践行“一区多园”战略,立足产业生态,加大从单一工业制造为主逐步向新兴起的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元化方向转变,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园。目前,形成以泛信息技术为主的招商局·芯云谷数字产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的汤洋工业园,以冷链物流为主的海韵冷链物流园区。还有在建的中南高科漳州装备智造产业园、璟沃综合产业园、理源食品科创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让产业集聚引发的“蝶变”效应,助力漳州开发区成为基础设施齐全、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服务机制完备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漳州开发区秉持“投资者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从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叠加省市支持政策,提供“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定制化政策,到提供“妈妈式”服务,实施“领导挂钩帮扶企业”“亲清半月谈”等机制,为入区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漳州开发区选准“突破口”“切入点”,紧盯企业“难点”“痛点”,从政策扶持、减税降费、简化流程,到完善配套、拎包入住,从一件件小事着手,对标国内一流标准和水平,不断的提高制度环境软实力,让营商环境变得更“暖”,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全区企业名录从薄到厚的过程,就是漳州开发区坚持将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先手棋”的最佳证明。30年来,漳州开发区招商引资到资额超83亿美元,工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0.7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70亿元,增长超过240倍。全区累计注册企业3163家,投资超674亿元,现有规上企业近百家。

  30年来,漳州开发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补齐短板,让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不断的提高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这是“省级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厦大附中校长姚跃林对每一名学生的殷切期待。创办于2007年的厦大附中,10余年间打造成为省一级达标高中、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高考本科达线%,位列全市前茅、全省前列,连续多年被漳州市授予“高考功勋学校”称号。

  建区之初,漳州开发区仅有4所村小。30年来,累计投入22亿元,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厦大系”全年龄段优质教育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已达10所,学生数超1.4万人,既满足了漳州开发区群众和企业员工“上好学”的需求,也丰富了漳州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建区初期,漳州开发区仅有7家农村卫生所。为保障群众健康医疗需求,30年来,漳州开发区加快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累计投入约4亿元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设漳州开发区分院,并设立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建立了以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开发区分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也为周边县区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从“有保障”到“更完善”,漳州开发区的养老服务也一直在升级。当前,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居全市第一,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养老保障走在漳州市乃至福建省前列。此外,从2017年起便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新型养老模式,助老员定期上门服务老人。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程与活动,切实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区无“国定”“省定”贫困户,这是30年来漳州开发区采取有力措施,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成果。2008年起,漳州开发区持续建立健全以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扶残助残、慈善救助和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发放各类抚恤金、低保金、扶残助残金3929万元。2018年8月,依托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成立福建省首家社区基金会,为漳州开发区的贫困家庭、受灾居民、流浪人员提供慈善救助、综合帮扶等社区救助服务,累计捐资达1400万元。

  着眼民生保障,织密的是网络,温暖的是人心。建区以来,漳州开发区非流动人口从不足1万人增长至目前约7.6万人,全区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原来的几百元增长到目前的8.6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0年来,漳州开发区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环保并举,以海港城市、海防文化、海滨生活为特色,精心规划、持续发力,打造了南太武山地生态园、黄金海岸、南太武高尔夫球场、南炮台公园、香山湿地公园等集“山、海、湖、园”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系列生态景观,牢牢把握高品质城市发展趋势。同时,大力实施山体边坡防护治理及生态复绿工程,累计投入约4.5亿元,治理复绿边坡4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漳州开发区已建成城市公园绿地约10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约12.5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长年保持在98%以上,位居漳州市前列。30年开发,漳州开发区的山更青、海更蓝,环境更加宜业宜居。

  漳州开发区还投入16亿元,大力推进社区道路硬化、河湖整治、污水管网改造、社区改造、环境整改治理等工作,聚焦社区公园、文创商业街、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建设,切切实实做深城市内涵、做优城市品质。

  此外,漳州开发区还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运动中心、文体馆、金水仙大剧院、光影艺术馆等场所,成立文联、体育总会及各类协会17个,持续开展体育赛事、文艺创作活动、杨梅文化节、海防文化节、海边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辖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强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海阔春潮涌,风劲再扬帆。回首过去,漳州开发区30年的开发建设之路,是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艰苦创业之路,它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了又一“春天的故事”。展望未来,漳州开发区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占先机、勇立潮头,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区、转型发展的道路,加速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当厦漳同城化“排头兵”,加快建设厦门湾南岸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崭新篇章!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