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足球靠谱吗 散料物流核心装备制造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门式桥式起重机制造A级资质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全国咨询热线:400-106-1109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公告
企业公告

打造中国石化工程建设亮丽名片

时间: 2024-08-22 18:56:01 作者: 企业公告

  回首2023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紧抓时代新机遇,迈出高水平发展的坚实步伐,57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受控,为企业转型发展筑牢根基。本版推出专题报道,对年度重点工程进行盘点,敬请关注。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 工程部 于 佳 杨 森 柴润金 董 波 王桂根 刘安庆 王卓然 王佳麟 王梦璐 曹海峰 彭 展 田元武 高仙菊 李 舒 提供

  工程项目建设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石化陆续建成了中科炼化、古雷炼化、镇海基地一期、海南炼化乙烯等一大批标杆示范项目,彰显了作为能源行业“国家队”的硬实力,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工程建设战线全面落实集团公司部署,围绕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标世界一流,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助力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将高水平发展的“蓝图规划”落地变为“现实画卷”。

  聚焦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坚决落实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组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安全质量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主基调和永恒课题。印发《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硬措施》,全面夯实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基础。坚决向“低老坏”宣战,提级处理“低老坏”问题,对“低老坏”坚持零容忍。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对管道材料进场到预制焊接、现场安装及焊接等关键环节强制性推行二维码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方法,确保全程留痕、过程可控和永久追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收尾及验收管理,进一步明确机械竣工、中间交工验收要求,强化开车前安全审查(PSSR),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安全平稳建成投产。

  聚焦持续推进“六化”建设。组织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六化”等工程建设经验分享,编制《工厂化预制指导意见》《标准化工地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全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有效开展“六化”建设。加快构建统一、先进、全球认可的标准体系,抓好油气田地面、油库、LNG接收站、油气长输管道等项目标准化设计成果落地,制定发布强化大型石油化学工业项目设计管理的具体实际的要求,规范装置及公用工程的建设规模及裕量、推进模块化布置,统一管道材料选用标准,逐步做实标准化设计,解决“万国牌”“可用不好用”问题。扎实抓好标准化工地创建,做到现场整洁、设施规范、标牌齐全、环保达标,为安全文明施工提供本质保障。上游地面工程、LNG工程因地制宜推广模块化建设;炼化工程在古雷项目裂解炉模块化施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石化工程建(构)筑物模块化装配,管道、钢结构等专业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模式,快速推进中国石化模块化基地建设,破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现场安全质量管控难度大的工程建设管理难题。狠抓智能安全帽、智能吊装监控、人员轨迹追踪、坠落报警提示、“天眼+地面”视频监控等智慧化管控手段的建立;建设智能工地指挥中心,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助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工厂。

  聚焦做实项目前期策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推动企业适时开展项目策划,并通过两段式招标,将策划成果固化到合同中。指导企业在可研批复后尽快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帮助开展项目管理组织架构设计和诊断,推动企业做好项目管理手册、HSE管理手册、项目里程碑计划等项目管理一系列工作,将项目管理从目前侧重施工向设计、采购、施工、生产准备、开车、竣工验收(结算)各阶段全面延伸,切实提升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让合格和专业的人去做合格的事”,确保项目自可研批复至竣工验收始终有序顺利实施。

  聚焦优化设计管理。严格确认可研批复后项目设计启动的前置条件,开展设计各阶段相关关键节点的审查,提升设计质量,确保本质安全,严控项目成本。总结部分项目总体设计及拿总工作的经验教训,加大对总体设计和拿总工作的考核和管理力度,加强对项目总体、基础、详细设计质量的过程管控,对变更多、高估冒算、重复错误等问题的责任单位,及时在系统内通报并限制其参与后续工程建设相关工作。

  聚焦强化现场标准化工地及实施管理。持续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和劳动竞赛,落实常态化攻坚创效节点,明确控制目标和奖惩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保障工程建设有序顺利实施。督促企业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严禁“以包代管”,严格承包商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发挥集团化优势,及时组织技术服务组、开车队、专家组到现场,确保实现安全平稳开车。

  聚焦优化投资过程管控。坚持依法合规和集约、效率、公平、安全、质量、投资最优的原则,推动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模式的创新改革及计价体系的完善,研究工程建设概预算及定额造价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和办法,改革“成本+酬金”“施工图预算+变更”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等合同计价模式及项目执行策略,逐步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动态过程管控体系,确保投资受控、安全质量最优。

  聚焦培育工程建设文化体系。将个人的成长与项目的成功紧密连接,让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人真正把确保安全质量作为工作和生活小习惯,形成崇尚安全质量的文化氛围。注重正向激励,持续开展连续安全人工时奖励,奖优罚劣。

  聚焦打造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品牌。贯彻落实党组“在全球行业中树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品牌形象”的要求,深刻理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初衷,在持续抓好内在质量的前提下,格外的重视防腐、保温等工程感官质量,加强设计、采购、施工等各环节质量管控,全面治理工程建设“低老坏”通病,打造中国石化工程建设亮丽名片。

  2023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工程建设战线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以安全优质为基,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标一流、守正创新、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工程管理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着力打造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行业领先的精品工程,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至“十五五”中后期,中国石化将建设镇海、茂名、岳阳、洛阳乙烯等重点项目。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集团公司党组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严、更高、更细的要求。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考场”慢慢的变大,“考试”越来越严,“考题”也慢慢变得复杂。作为时代答卷人,我们一定要观大势、谋大局、干实事,把握历史主动,扛稳扛好三大核心职责,锻长板、补短板、占先机,以积极昂扬的斗志打赢工程建设攻坚战。

  一是建立和完善与“对标世界一流”和集团公司高水平发展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系。随着“十四五”期间集团公司的大发展,项目建设投资强度大、要求高,重点要解决现有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体系和人才保障建设工作,完善配套制度,优化简化内部流程;增强建筑设计企业和系统内承包商的合约意识,做实甲乙方利益共同体;强化企业工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缓解“新兵打硬仗和硬打仗”的矛盾;完善工程投资、质量、安全等专业人才队伍结构,畅通人才教育培训通道,克服“本领恐慌”等困难。

  二是提升与工程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的专业化管控能力。通过抓项目前期策划,解决定义阶段耗时过长、项目执行过程“前松后紧”,最后压在现场施工环节,靠加班加点抢工期的问题。要全面优化设计过程管控,充分的发挥总体设计及拿总院作用,解决工艺包及技术论证决策迟于总体(基础)设计启动节点,造成总体(基础)设计质量不高、“开天窗”、变更多等问题。要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和忠于中国石化的产业工人集群,解决承包商优质资源不足、承包商作业人员管理难等问题。要加快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造等“六化”能力提升,以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优原则,提升“对标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平,完善投资管控体系,改变工程招标中简单粗暴“概算降点”的承包模式。全面推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及合同关闭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收尾阶段各环节、各节点的验收措施,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取消原中间交接验收节点,增加机械竣工、中间交工验收两个关键控制节点,严把收尾工作质量关,确保实现本质安全的试车及投料开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快项目合同结算关闭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实施。

  三是提升与自主创新、绿色转型相适应的工程建设项目技术转化能力。要充分调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材料、装备情况,研究解决科研攻关技术规模化的工程转化、进口工艺技术与关键核心设备物资获取难等问题。要加强对专利商“工艺包”交付过程把关,持续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打造绿色节能工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石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蓝图已定,我们任重道远。工程建设战线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锐意创新改革,严格“六大控制”,抓好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质量投资控制,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3年2月21日,海南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顺利打通全流程,各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实现了海南乙烯工业零的突破,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引擎。

  该项目是海南省和中国石化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最重要的包含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共10套化工装置,建设期间带动解决了3万余人就业,并已带动下游海南巴陵新材料公司、奥克化学公司产业落地,推动海南联塑等4家企业延伸产业链。

  该项目“建得快”,跑出了乙烯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从装置土建开工到投料试车成功仅用了24个月,创造中国石化乙烯项目建设最快纪录;“效率高”,预试车关键控制点的实现,从场平开工到全面高质量中交等工作,均创出同类项目资源投入最优值。

  2023年7月6日,随着40万吨/年乙苯-苯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安庆石化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项目所有装置均实现一次安全环保开车成功。

  该项目以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为龙头,通过增产轻质烯烃和芳烃原料生产高的附加价值化工产品,有效增强了公司制作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国内炼油企业应对产能过剩、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发展路径。其中,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为世界首套RTC工艺重油催化裂解装置,40万吨/年乙苯-苯乙烯装置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干气法制乙苯装置。

  该项目自2021年6月主体工程开工以来,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强化全过程管控,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深度协同融合,并在现场大规模推行“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项目建设预定的各项目标。

  2023年7月11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该项目采用高压常温液相输送,设计压力12兆帕,管道总长108.7千米,是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公里输送距离、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

  该项目成功攻克了3项核心技术,首次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大排量增压泵,研发了低温液相二氧化碳管输离心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常温高压往复注入泵两台关键装备,对我国大规模二氧化碳管道运输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该项目以标准化图纸指导工厂化预制、以模块化施工指导现场安装、以信息化管理服务建设全过程,建成了智能指挥中心,有效提升了工效与质量;统筹部署推动“产建一站式”,智能化运行降低了风险,缩短了建设与开车周期。

  作为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月投料开车,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打破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置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的完成自主可控。

  面对建设期间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影响,该项目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建成投产的一阶段工程实现了全部设备国产化,提高了原丝及碳纤维的单线产能,大大降低碳纤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改善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2023年11月2日,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投用,标志着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山东LNG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分为接收站、码头、27万立方米储罐三部分,均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超前总体统筹控制计划完成。该项目投用后,青岛LNG接收站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大幅度的提高了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27万立方米LNG储罐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储罐,直径100.6米、高55米,属于超大型LNG储罐,采用了17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先后实现了20余套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应用,国产化水平达95%以上。

  该项目通过实施工程“六化”,推动工效持续提升,其中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设用时25个月,是目前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大型LNG储罐;持续推进低温阀门、低温泵、储罐悬臂吊等设备国产化,采购及制造周期缩短1/3、采购资金节约50%,在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设中开展超大跨度钢穹顶稳定设计及抗震设计等原创技术攻关,慢慢地加强技术话语权。

  2023年12月15日,巴陵石化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A线贯通,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建成投产,为沿江重化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己内酰胺绿色成套新技术建设,并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项目建设内容有新建煤气化、己内酰胺、聚酰胺、合成氨、双氧水、环己酮等58套装置,涵盖了从煤制氢到聚酰胺的全产业链,设备国产化率达99.9%,其中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

  作为典型的“专精特新”项目,该项目具有装置多、工艺新等特点,建设难度大。其中,酯化加氢制环己酮装置为全球首创工业化装置,具有碳收率高、“三废”排放少、清洁高效等优势,为产业链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总投资超300亿元,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向下游延伸发展,配套建设高密度聚乙烯、线套生产装置,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生产高端化、差异化新材料。截至目前,项目“水电汽风”系统全部投用并实现机械竣工,标志着南港乙烯项目达到里程碑节点。

  该项目在中国石化系统内首次采用全场工艺及热力管网整体预制、运输、安装,以及环管反应器整体吊装等新工法,大大降低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安装效率,是中国石化“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的典范。

  2023年8月30日,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这是我国首个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全产业链贯通的项目,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是利用我国西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成的顶级规模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示范项目。项目生产的绿氢通过管道输送至塔河炼化替代天然气制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该项目新建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氢储输装置,以及公用工程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机械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对促进国内制氢设备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采取EPC总承包方式推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充分的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成立项目管理部(IMT),聚焦安全管理、质量管控、进度控制及依法合规等方面,统筹系统内优质力量,分解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开展项目专项督查,如期实现项目建设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