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务院安委办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明确要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作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对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现状分析研究,借助GIS、大数据和生物科学技术等新一代技术,构建了安全风险管控监督管理平台,将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平台做监管,使参与各方基于平台协同工作,积极开展危险源辨识,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对于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一般和低风险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监管,同步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了风险管控“全过程”、隐患排查“全方位”,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提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建设工程具有工程种类多、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露天和高处作业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其中,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广,设施设备复杂,安全风险高。为贯彻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决策部署,各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积极组织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控制等工作,但现阶段仍存在以下问题:风险评估靠经验,风险分级缺乏标准;风险检查不全面、风险管控流于形式;隐患排查不到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存在“两张皮”现象;整体上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滞后,未能形成部门防控、企业负责、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了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监督管理平台,覆盖PC端、移动端、大屏端,实现从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清单登记,到实施告知、风险巡查、风险管控,再到风险消除的安全风险全周期闭环管控,同时,对隐患排查治理、带班履职、安全会议、班前教育、监理周报、标准化自评等参建单位重点履职内容做监管,并建立参建单位、主要责任人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每月履职考核评价体系。
平台基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明确了信息化监督管理流程。
监督管理层设计。安全监督站通过平台监督管理全市所有在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情况。通过PC端、移动端(安监通3.0APP)和大屏端,获取各阶段、各级别的安全风险数据,获取企业实施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数据,获取履职考核分析数据、文明施工监测异常统计数据等。
体系执行层设计。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平台PC端或移动端(建安风控APP)上报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建安风控APP完成工程信息填报、隐患排查、(特定风险)监测报告上传、安全会议组织;实施工程单位通过PC端或建安风控APP完成风险清单上报、施工(监测)方案和验收报告上报、风险检查数据上传,隐患排查数据上传、带班履职信息上传,完成文明施工现场检查记录上传,并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监理单位通过建安风控APP进行隐患排查上报,组织安全会议,完成监理周报。
在风险实施前。实施工程单位收到安全监督告知30天内,须将安全风险按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风险清单登记,安全监督站收阅风险信息后组织技术会商,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须组织专家论证并上传论证报告;按规定进行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材料上传;风险实施前通过平台做实施告知。
在风险实施阶段。实施工程单位和监理单位须每日进行1次风险巡查,并通过建安风控APP记录上传巡查数据。对于基坑工程、矿山法施工工程等5类特定风险,实施工程单位和建筑设计企业须每周会进行1次监测报告上传;对于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起重吊装等6类特定风险,项目经理和监理总监须每日进行1次带班检查,并记录上传检查数据。
正在实施中的重、较大风险,系统将生成《施工安全风险实施条件核查表》,并由实施工程单位和监理单位下载打印后进行张贴公示。
平台通过对接市住建局相关业务系统,实时获取深基坑、高大支模、起重机械三大类安全动态监测数据,一经发现异常,将自动发出预警。
风险实施完成后。实施工程单位通过平台发起完工告知,监理单位通过平台审核后,完成风险档案归档。
隐患排查治理。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分别按计划,进行日检、周检、月检、季检,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发现隐患问题,可通过平台发起整改,由指定单位/人员回复整改结果。完成闭合的重大隐患将归入隐患案例库,用做案例宣传。
针对建设工程安全风险隐患种类多、隐蔽性强等特性,平台建立了庞大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标准库,在进行实施工程现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登记时,能快速按分类查找、引用库内隐患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排查效率和治理精度。
单位履职。为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监督企业组织必要的宣传和培训,建筑设计企业、施工(总包、分包)单位、监理单位须按规定每周或每月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并上传会议记录,施工(总包、分包)单位每天上传班前教育记录,每月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并上传自评表。
履职考核。为监督责任主体单位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平台按月对参建单位及相关岗位的履职情况做评估考核。考核项目包含风险检查、隐患排查、带班履职、文明施工等。按照履职考评标准,分别对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履职情况及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安全状况做考评打分。平台对考评得分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考评结果也将作为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的重要依据。
统计分析。对重要监管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工程风险、企业风险、风险类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工程风险隐患、企业隐患、隐患类别、隐患趋势变化分析、企业隐患趋势变化分析、监督站巡检、建设主体巡检、监督能效分析、流程时效分析等,统计完成后实时生成数据报表。
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平台建立了建设工程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通过汇集单位、个人、工程建设项目履职考核数据和日常监督评价数据,形成数据仓库,再按照数据分级分类标准,从中抽取关键数据指标,建立多维度智能分析模型。依据模型输出的量化分析结果,调整安全监督检查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对量化结果不达标的单位、个人和工程建设项目,将进行重点监督,借此带领企业自觉,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精细管理。
风险地图。平台集成了基于GIS的地图服务,采用复合式GIS平台与大数据相结合的策略,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分区域、分维度、实时呈现全市区域内建设工程风险管控地图。能通过图形化界面,对图表、文字、媒体、指标、表格等组件进行快速搭建,实现监管数据可视化。
身份验证。平台利用人脸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辅助进行身份验证管理。参建单位人员履职前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提交履职数据须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真实性验证,以确保履职行为真实有效。此外,人脸生物识别结果与系统电子签名库自动匹配,在保障了履职人员与结果数据“一一对应”的同时,也逐步提升了人员履职效率。
电子图库。移动端APP内置拍照和相册功能,使用电子设备APP进行图像拍摄时,平台将自动通过图像水印的形式,记录登录人员账号、拍摄时间、地理位置、所属工程等信息。通过所记录的信息,能快速获取关联的履职数据。所拍摄的图像也将自动按工程建设项目、履职人员等标签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查询、分享。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现状,明确了建设工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流程,通过设计实现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监督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解决了风险隐患不清、监管不明、信息化滞后的问题,使参与各方基于平台协同工作,强化从风险管控主体责任落实、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到隐患排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到了风险管控“全过程”、隐患排查“全方位”,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