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足球靠谱吗 散料物流核心装备制造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门式桥式起重机制造A级资质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全国咨询热线:400-106-1109
封闭式螺旋卸船装备

中信建投:摩托车行业投资机遇

时间: 2025-04-03 23:54:05 作者: 封闭式螺旋卸船装备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两轮车领域的新兴市场稳健,中日印公司实现增长,欧美品牌持续承压;产品结构优化但竞争加剧,欧美日印企业的单价、单台利润和利润率表现出现分化。

  海外摩托车公司披露2024Q3财报,本文通过回答五个问题来梳理摩托车行业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两轮车领域的新兴市场稳健,中日印公司实现增长,欧美品牌持续承压,产品结构优化但竞争加剧,欧美日印企业的单价、单台利润和利润率表现出现分化;四轮车领域的欧洲需求持续回暖,北美需求低迷,并且头部品牌库存水平仍然较高导致利润率下降。展望今明年,摩托车需求仍将稳健复苏,但预计海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将延续,中国企业有望在成熟市场抢占长尾份额;四轮车市场预计将在中长期内增长。

  2024Q3全球通路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受益于新兴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成熟市场抢占份额,中日印品牌在本土以及出口市场实现销量和收入的持续增长;欧美等高端市场需求承压,并且竞争加剧,当地品牌销售承压。摩托车消费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成熟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欧美日印企业的单价、单台利润和利润率表现出现分化。

  北美终端零售低迷,欧洲需求慢慢地复苏,在北美终端需求承压之下,头部品牌仍采取促销策略清理渠道库存,价格竞争和费用增加导致头部厂商利润率下滑,Q3北极星、雅马哈、川崎全地形车业务收入均两位数下滑,利润率显而易见地下降。而受益于欧洲需求复苏,以及自身库存水平更加健康、新品竞争力提升,春风Q3全地形车量额明显增长。

  两轮车方面,受益于日元汇率贬值,叠加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需求复苏,日本企业预计2024年销量、收入和利润将超过最初预测,哈雷和印第安自2023年底开始持续下调2024年全年收入和利润目标,预计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将延续,中国企业有望在成熟市场抢占长尾份额。四轮车方面,头部品牌因需求走弱+库存高企+竞争加剧下调指引,但北美四轮车市场预计将在中长期内增长。

  风险提示:1)海外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两轮车和四轮车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扩大,其中两轮车出口主要以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为主,四轮车出口主要以欧美等成熟市场为主,受海外需求影响较大,如果海外面临经济下行或通胀加剧等情况,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境外销售将受到冲击。

  2)运费及汇率波动风险:中国摩托车企业外销收入占比整体提升,因此受运价和汇率影响较大。首先,如果运价大幅度的提高,既会增加产品运输成本,从而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又会对出口形成阻力,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其次,汇率长期波动会影响外贸企业的价格策略和经营战略,美元汇率短期波动较大,当前美元兑人民币即现汇率为7.1以上,跟去年同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3)贸易摩擦及加征一定的关税风险:由于近几年中国企业在ATV领域的市占率快速提升,抢占北美和日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当前出口到美国的ATV被加征一定的关税,如果后续在UTV领域也抢占市场占有率,并且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或关税政策进一步收紧,将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其他家电Ⅱ:从海外摩托车公司Q3财报看海外需求和竞争格局》

  9月摩托车销量增长,内销环比上月明显增长,燃油摩托车出口保持高景气度,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维持高增。从车型来看,跨骑车引领增长,9月销量同比增长超20%;踏板车需求疲软,近年销量规模持续减小。从排量来看,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排量250cc以上,不含250cc)近年销量占比持续提升,Q2以来每月增速稳定在30%+。从出口来看,两轮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9月单月出口创今年以来最好水平;沙滩车量价齐升,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从业绩来看,2024Q3春风动力收入业绩增长超预期,期间费用率分别同比-3.46pct,净利率同比提升0.82pct。当前摩托车公司估值在18X左右,关注后续海外需求的持续性,如果出口规模继续恢复或持续增长,摩托车企业将具有一定的成长性溢价。

  1)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家电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当前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存在比较大增长压力;2)海外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与贸易国,外销影响国内家电行业和厂商的收入和利润;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是家电产品的主要构成和成本来源,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家电板块的盈利水平和业绩表现;4)供应链运行受阻:我国家电产业链部分核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同时进出口需要稳定的供应链运行保障。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摩托车9月数据点评:内销环比修复,出口维持高增(2024年10.14-10.18周观点)》

  海外摩托车企业陆续披露2024Q2财报,两轮车领域的新兴市场稳健,欧洲需求复苏,北美仍然承压,日本和印度公司实现增长,欧洲品牌显著改善,北美品牌短暂承压,同时海外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推动单价和利润率提升;四轮车领域的欧洲需求进一步改善,北美头部品牌库存水平仍然较高,二线品牌受益于良好的库存管理实现量额增长或均价提升,预计今年北美市场出现品牌分化,二线品牌积极布局有望抢占份额。展望下半年,海外需求维持稳健,并且结构升级趋势延续,中国摩托车企业的份额和利润率有望提升。

  从需求端看,新兴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欧洲通胀缓解需求复苏,北美需求仍然承压,因此2024Q2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等日系品牌,以及英雄、Bajaj、TVS等印度品牌普遍实现量额增长,宝马、杜卡迪、比亚乔等欧洲品牌销售改善,而北美品牌短暂承压。从结构端看,海外摩托车市场消费升级,中大排量及高端车型需求量开始上涨,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单价及单台利润提升,海外企业利润率普遍优化。展望2024年,新兴市场需求保持稳健,欧美降息有望推动需求复苏,日本企业预期在欧洲等成熟市场实现个位数以上的增长,在亚太等新兴市场维持稳定增长趋势,欧美企业受日本、中国品牌抢占份额的影响,预期销售规模仍会下滑。

  从需求端看,欧洲行业需求进一步改善,但北美需求低迷,北极星受ATV拖累收入下滑,雅马哈、川崎、春风等二线品牌出现结构性机会。从结构端看,UTV/SSV销量增速及占比提升,未来全球全地形车市场主要由高端产品驱动增长,随着日本、中国品牌加大高端市场布局,产品结构和利润率有望持续优化,川崎Q2均价显著提升。从库存端来看,头部品牌库存水平出现分化,北极星经销商库存量较大,而雅马哈、春风等二线品牌的库存已低于适宜水平,因此有望优先进入补库周期。展望2024年,预计北美市场出现品牌分化,北美本土头部品牌受高库存掣肘,今年指引下调,而川崎、春风等二线品牌积极布局,同时下半年有中高端新品推出计划,预计下半年实现较好增长,川崎2024财年量额目标增长60%左右。

  动力运动行业处于增长快车道,消费升级、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助推全地形车、中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渗透,中国摩托车企业近年来产品力提升,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抢占海外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市占率与利润率持续提升。

  1)海外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两轮车和四轮车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扩大,其中两轮车出口主要以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为主,四轮车出口主要以欧美等成熟市场为主,受海外需求影响较大,如果海外面临经济下行或通胀加剧等情况,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境外销售将受到冲击。

  2)运费及汇率波动风险:中国摩托车企业外销收入占比整体提升,因此受运价和汇率影响较大。首先,如果运价大幅度的提高,既会增加产品运输成本,从而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又会对出口形成阻力,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其次,汇率长期波动会影响外贸企业的价格策略和经营战略,美元汇率短期波动较大,当前美元兑人民币即现汇率为7.1以上,跟去年同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3)贸易摩擦及加征一定的关税风险:由于近几年中国企业在ATV领域的市占率快速提升,抢占北美和日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当前出口到美国的ATV被加征一定的关税,如果后续在UTV领域也抢占市场占有率,并且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或关税政策进一步收紧,将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海外摩托车上市公司Q2财报总结:新兴市场稳健,欧洲需求持续复苏》

  近一年摩托车板块的股价波动主要与内外销基本面相关,我们大家都认为出口市场是未来核心的关注方向,2024年出口规模有望突破周期,在2023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并且短期出口将具有稳定的可持续性。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对中国摩托车出口的海关数据来进行细致梳理:1)展现出口地区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出口的特点及海外消费升级的趋势;2)挖掘近年来贡献主要出口增量的国家及地区;3)通过对上述国家及地区的需求分析和空间测算,验证中国摩托车出口未来几年的可持续性。

  为什么出口市场是未来核心的关注方向?近一年摩托车板块先跌后涨,与内外销基本面高度相关。2023年以来摩托车内销承压,出口持续高增,出口市场将是今年以及未来的核心关注方向,我们大家都认为2024年出口规模有望突破周期,在2023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并且短期出口将具有稳定的可持续性。

  亚非拉和通路车构成中国摩托车出口的基本盘,同时欧洲地区和中大排量占比提升。未来中国摩托车出口一是在亚非拉地区持续抢占通路车空白市场的份额,二是在欧美、东南亚等成熟地区与欧美日印品牌直面竞争,中大排量摩托车出口占比将持续提升。

  亚非拉以墨、菲、土为主,同时意大利是大排量段的主要出口国家。从增速上看,墨西哥、土耳其、委内瑞拉、意大利等国家增速较快,成为近几年支撑中国摩托车出口的重点国家。

  土耳其和墨西哥需求整体增长,并且保有量提升潜力大,未来5年销量CAGR均达17%,同时品牌格局相对分散、结构升级空间巨大,中国企业有望抢占份额。意大利需求逐步回升,同时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消费升级趋势延续,中国品牌份额及结构提升空间较大。

  中国摩托车企业近年来产品力提升,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抢占海外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市占率与利润率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1)海外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两轮车和四轮车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扩大,其中两轮车出口主要以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为主,四轮车出口主要以欧美等成熟市场为主,受海外需求影响较大,如果海外面临经济下行或通胀加剧等情况,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境外销售将受到冲击。

  2)运费及汇率波动风险:中国摩托车企业外销收入占比整体提升,因此受运价和汇率影响较大。首先,如果运价大幅度的提高,既会增加产品运输成本,从而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又会对出口形成阻力,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其次,汇率长期波动会影响外贸企业的价格策略和经营战略,美元汇率短期波动较大,当前美元兑人民币即现汇率为7.2左右,跟去年同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3)贸易摩擦及加征一定的关税风险:由于近几年中国企业在ATV领域的市占率快速提升,抢占北美和日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当前出口到美国的ATV被加征一定的关税,如果后续在UTV领域也抢占市场占有率,并且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或关税政策进一步收紧,将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其他家电Ⅱ:摩托车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怎么样看待出口的可持续性?》

  海外摩托车企业陆续披露2024Q1财报,两轮车领域的新兴市场需求表现优于欧美,日本和印度公司实现增长,欧美品牌短暂承压,同时海外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推动单价和利润率提升;四轮车领域由于此前库存水平较高且需求较弱,头部厂商促销导致利润率下滑,但当前需求企稳且高端细分市场持续增长,后续库存和需求有望持续改善。展望2024年,两轮车和四轮车的需求均维持平稳,并且结构升级趋势延续,中国摩托车企业的份额和利润率有望提升。

  从需求端看,新兴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欧美通胀导致需求下滑,因此2024Q1本田、雅马哈、川崎、铃木等日系品牌,以及英雄等印度品牌普遍实现量额增长,而欧美品牌短暂承压。从结构端看,海外摩托车市场消费升级,中大排量及高端车型需求量开始上涨,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单价及单台利润提升,海外企业利润率普遍优化。展望2024年,欧美及新兴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日本企业预期在欧洲等成熟市场实现个位数以上的增长,在亚太等新兴市场维持稳定增长趋势,欧美企业受日本、中国品牌抢占份额的影响,预期销售规模仍会下滑。中国出口,亚非拉地区的燃油、越野摩托车出口数量占比接近90%,并且出口结构持续改善,中国摩托车企业有望享受新兴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以及海外消费升级红利。

  从需求端看,欧美行业需求企稳且逐步回升,主要系各品牌进行促销,出现量增价降,头部厂商收入、利润普遍下滑。从库存端来看,当前北极星经销商库存持平,随着2024Q1各品牌促销活动的持续进行,行业渠道库存有望回归健康水平。从结构端看,UTV/SSV销量增速及占比提升,未来全球全地形车市场主要由高端产品驱动增长,北极星、庞巴迪等北美龙头品牌占据产品和渠道优势,随着日本、中国品牌加大高端市场布局,产品结构和利润率有望持续优化。展望2024年,头部厂商预计全地形车市场恢复复苏趋势,并且UTV车型将表现强劲,头部厂商迭代产品,川崎的墨西哥工厂开始批量生产,产能从5万辆翻倍至10万辆,2024财年量额目标增长60%左右。中国出口,欧美出口数量占比超过70%,欧洲出口连续增长,北美开始补库,同时出口均价整体提升反映海外结构升级趋势,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出口规模及结构有望逐季提升。

  动力运动行业处于增长快车道,消费升级、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助推全地形车、中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渗透,中国摩托车企业近年来产品力提升,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抢占海外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市占率与利润率持续提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摩托车行业专题:从海外摩托车公司财报看2024年发展趋势》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对外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一定的概率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公开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一样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依据自己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